氣候治理

氣候治理

氣候治理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氣候變遷不僅威脅人類及生態環境,同時也對企業的營運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英業達積極遵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 準則揭露氣候相關資訊,每年審視「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關鍵指標」等面向以進行氣候變遷管理,並提升對氣候風險的控管能力,強化企業在發展決策方面的評估成效。

 

類別

英業達作為

治理

  • 董事會為英業達氣候治理最高監督機構。
  • 永續發展委員會下設永續環境功能小組,由高階主管擔任組長,專注氣候變遷、風險管理及環境友善議題,整合資源推動跨部門方案,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每年至少提交一次成果,經委員會審查後呈報董事會。

策略

  • 英業達依據國際 TCFD 框架及標竿企業的推動經驗,透過永續環境小組進行跨部門討論與評估,鑑別價值鏈中的氣候風險與機會,並從「減緩」與「調適」兩個層面,制定氣候績效目標、行動計畫及管理機制,每年定期揭露管理成果。
  • 英業達依據「2030 年低碳轉型計畫」規劃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分為短期(2023 年~ 2024 年)、中期(2025 年~ 2027 年) 及長期(2028 年~ 2030 年),以全面識別與營運相關的氣候風險與機會。公司透過分析評估氣候風險的可能性與影響程度,整理出重大風險值。根據風險值進行排序,將風險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進一步歸納出與公司營運密切相關的重大氣候風險,並將這些風險整合到集團各單位的營運管理機制中,以確保風險控管與低碳轉型的落實。

風險管理

  • 永續發展委員會轄下設風險治理小組,將氣候議題納入風險管理體系,並採用TCFD框架鑑別不同情境下可能出現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針對鑑別出的氣候風險與機會,專責小組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經核准後對外發布,並定期進行監督與評估執行狀況,確保氣候議題管理與企業營運同步推進。
  • 辨識及管理風險四步驟:(1)辨識風險及機會清單 (2)鑑別價值鏈影響程度 (3)鑑別氣候重大性 (4)管理與揭露。

指標與目標

  • 依據所辨識出來的風險設定減緩目標,並對外揭露,同時設定 2030 年減碳目標

英業達氣候風險矩陣

所有風險
高度風險
中度風險
低度風險
  • 圓圈大小:發生可能性高、中、低。

氣候風險彙整表

 

風險類別

風險構面

風險項目

轉型風險

法規政策

永續相關需求與規範增加
溫室氣體排放成本增加

技術

低碳技術轉型成本支出

市場

客戶行為改變

聲譽

利害關係人負面回饋增加

實體風險

長期風險

平均氣溫上升

極端風險

極端天氣事件增加 - 颱風/ 暴雨
極端天氣事件增加 - 極低溫
極端天氣事件增加– 乾旱
極端天氣事件增加 - 高溫

高度風險議題調適與減緩回應措施

 

  • 積極配合客戶及自發性從價值鏈著手進行產品碳足跡相關作業。
  • 完成各項能源效率標章、產品碳標示等申請。
  • 採用 SBT 科學減量目標工具設定目標。
  • 持續建構並實施演練災害緊急應變措施及持續營運計畫 (BCP),並同步偕同供應鏈夥伴,降低衝擊影響。

重大氣候相關風險價值鏈影響分析

 

議題

價值鏈評估影響

上游供應商

英業達本身

下游客戶

轉型風險

客戶行為改變

低碳技術轉型成本支出

實體風險

極端天氣事件-高溫

重大氣候相關風險財務衝擊路徑圖

  • 客戶行為改變
  • 低碳技術轉型成本支出
  • 極端天氣事件-高溫

「客戶行為改變」之轉型風險情境分析

 

辨識重大氣候風險
  • 以客戶行為改變「轉型風險-高比例再生能源及製程節能」做為潛在財務衝擊量化評估分析項目。
合適情境採用
  • 納入英業達於臺灣、中國大陸、墨西哥及捷克等主要生產據點進行評估。
  • 依現況發展趨勢推估情境(BAU)及2050年淨零策略情境進行2025~2030之模擬。
量化風險衝擊
  • 評估及分析各廠區為達成2050淨零策略所需進行之製程節能及再生能源採購。
  • 計算製程節能及再生能源採購於2050年累計的總成本。
減緩與調適行動
  • 擬定各廠區因應計畫及行動方案。

「極端天氣事件 - 高溫」之實體風險情境分析

 

辨識重大氣候風險
  • 以氣候風險排序、量化可行性、管理意涵擴及範圍,針對短期重大性分析結果之「低碳技術 轉型支出、極端高溫天氣、客戶行為改變」三項風險進行潛在衝擊量化評估,決議以極端天氣事件增加 - 高溫做為更進一步的分析評估項目。
合適情境採用
  • 納入英業達於臺灣、中國大陸、墨西哥及捷克等主要生產據點進行評估。
  • 依極高度排放 (IPCC SSP5-8.5)及極低度排放 (IPCC SSP1-2.6)氣候情境進行 2023~2050 年模 擬。
量化風險衝擊
  • 評估及分析各廠區極端高溫風險潛在影響程度、造成影響的等級及期望值。
  • 計算於 2040、2050 年受到的影響金額(含末來擴廠計畫)。
減緩與調適行動
  • 擬定各廠區因應計畫及行動方案。

    1. 針對可預測的情境進行減缓措施擬定,並定期檢視。 

    2. 擴廠計畫前的先行調適評估。

模擬情境

 

轉型風險

英業達依照集團2050年範疇一二淨零減碳目標(基準年2020年),進行「客戶行為改變之轉型風險情境-高比例再生能源、製程節能」情境模擬設定。依現況發展趨勢推估情境(Business as usual,BAU):在公司無任何減碳措施下,依每年範疇一二預估的碳排放量進行兩種情境假設。 

由於未來氣候變化仍充滿高度不確定性, 英業達集團除了持續落實相關節能措施,以及再生能源建置及採購,以降低碳排放量外,也將定期檢視氣候相關議題對營運所產生的衝擊情況,以掌握中長期整體氣候發展趨勢。

風險類別

情境假設

情境模擬結果

轉型風險

自設用電量需求模擬:依各廠的未來用電量進行碳排放量估算

2050年總累計成本佔2024年營收0.1%

依SSP3-7路徑用電量需求模擬:考量國際情勢,依照共享社會經濟路徑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P) 中「SSP3-7情境」,作為未來用電量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估算

2050年總累計成本約佔2024年營收0.6%

 

實體風險

英業達極端高溫風險財務衝擊量化,採用了 IPCC SSP1-2.6 極低度排放、SSP5-8.5 極高度排放的氣候情境的實體風險氣候情境,作為在低碳轉型下的未來、全球持續透過高度化石能源推動經濟成長下,評估不同政策所帶來的可能影響為何。此外,將時間設定在 2040 與 2050 年的氣候情境模擬評估期間,主要是因為若是落在 2040 年前,其數據較難直接看出情境變化,因為 IPCC AR6 表示在 2040 年前不管在那種排放情境中都會有高度的可能性,全球氣候升溫到 1.5℃,因此選擇 2040 年後的時間點來進行模擬與評估,也藉此反映出在全球淨零須共同達成的時間點下,對英業達重要生產據點帶來的潛在影響是什麼。此外,氣候實體風險控管依據也以「廠區高溫模式下的調適計畫」、「缺電風險顯著影響指標的追蹤」這兩項作為風險高中低的衡量指標,以利減緩措施的調控及預防。

風險類別

主要生產據點註1

風險程度

財務衝擊影響註2

因應之減緩措施

2040年

2050年

SSP1-2.6 

SSP5-8.5

SSP1-2.6 

SSP5-8.5

實體風險

墨西哥

高度

1. 建立相關因應機制,以因應高溫災害狀況。 

2. 發展出適用於常態性高溫下的生產模式。

中國大陸

高度

提高關注度並建構持續計畫性設置相關缺電應變措施,如太陽能搭配儲能設置,以具備獨立供電能力。

臺灣

中度

1. 逐步進行中長期的極端高溫應變生產調控計畫。 

2. 持續關注極端高溫變化,適時調整應變等級。

註 1:捷克因當地氣溫較低、在氣候情境預測中也未有極端高溫的風險存在;士林總部因無進行生產相較影響程度較小,即使有極端高溫狀況的發生,應變上也較為迅速,因此上述廠區不納入。

註 2:財務衝擊以 2022 年集團營收佔比之高低為衡量依據。 

註 3:目前所評估的營運據點已涵蓋 100% 現有全生產廠區,同時已同步將墨西哥 100% 新擴廠區進行極端高溫的評估,以因應未來的氣候風險。

報告書下載
SD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