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生物多樣性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
為更深入瞭解英業達營運對自然之衝擊與依賴,做為後續營運策略檢討與改善,我們採用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中建議的LEAP方法。英業達分別針對總部及既有生產中心之臺灣及大陸的營運據點及供應商,導入定位(Locate)、評估(Evaluate)、評判(Assess)與準備(Prepare),以探討廠區與周邊生態系統的相互依存關係,以及對自然的依賴與影響。
LEAP方法學步驟
步驟1
定位(Locate)
透過空間數據重疊分析技術(GIS)將英業達所擁資產、營運據點、供應鏈位置標出,並分析這些區域是否與生物棲息地或保護區重疊,識別其是否與英業達的價值鏈活動有直接關係。
步驟2
評定(Evaluate)
評估英業達各項活動對自然的衝擊與依賴,判斷該活動為正面或負面影響。
步驟3
評估(Assess)
進一步評判英業達所面對的自然相關的風險和機會,並將結果併入公司的年度風險管理當中。
步驟4
準備(Prepare)
準備回應自然相關風險及機會,進行綜合性的策略規劃。
自身營運之自然依賴鑑別結果
從聯合國環境經濟會計系統(U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nting,SEEA)的22項依賴類別中,鑑別出臺灣廠區及大陸廠區皆關注的五大自然依賴議題,包含全球氣候調節-炎熱氣溫、疾病控制、當地氣候調節-極端降雨、空氣過濾(空氣品質下降)以及降水特徵調節 -降雨不均等,其中又以全球氣候調節-炎熱氣溫為最受關注議題。

自身營運之自然依賴風險與機會
英業達針對自身營運鑑別出之依賴項目,設定對應的指標或預警機制進行監控,並分析各依賴類別對應的風險與機會,評估其對財務的影響,再依此擬定因應策略,以控制風險並掌握潛在機會。
- 全球氣候調節 - 炎熱高溫
- 當地氣候調節 - 極端降雨
- 降水特徵調節-降雨不均與水資源不足
- 疾病控制
- 空氣過濾
- 降水特徵調節-旱災
- 峰值流量緩解 / 防洪服務
- 風暴緩解
- 地質流 - 金屬、化石燃料、非金屬
自身營運之自然衝擊鑑別結果
依據SEEA中之16項衝擊類別進行鑑別。雖臺灣廠區與大陸廠區鑑別出的自然衝擊類別優先順序不同,但主要關注的項目以水資源使用、間接能源使用(電力為主)、化石燃料使用、空氣污染、溫室氣體排放、廢棄物產生等六項重大性自然衝擊類別。

自身營運之自然衝擊風險與機會
我們針對辨識出的各項自然衝擊,制定相應的指標,深入分析其帶來的風險與機會。同時,評估這些衝擊對財務可能產生的影響,並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
- 間接能源使用
- 水資源使用
- 化石燃料使用
- 廢棄物
- 溫室氣體排放
- 空氣污染物
- 礦產資源使 用,例如:金 屬、非金屬
供應商自然依賴與衝擊鑑別結果
英業達為有效掌握供應商自然相關風險與衝擊,針對在臺灣及大陸地區設廠之供應鏈夥伴進行自然依賴與衝擊的問卷調查。鑑別結果顯示供應商共同面臨的自然依賴,包含全球氣候調節-炎熱高溫、當地氣候調節-極端降雨、峰值流量緩解-防洪服務、水資源使用等。

溪頭霧林帶生物多樣性計畫
全球僅有 1% 的森林被稱為雲霧林,而臺灣作為位於亞熱帶與熱帶交界的高山島嶼,擁有極其豐富的山地雲霧林資源。「霧」對生態系而言是一種重要的水分來源,能提供非降雨型的水分補充,同時減少過多的太陽輻射,為森林生態系提供保護作用。這層「霧的保護傘」有助於創造適合多樣物種生存的環境,對於雲霧林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關鍵意義。但長期觀測顯示,位於典型亞熱帶霧林帶的溪頭雲霧林,其雲霧生成頻率呈下降趨勢,除全球暖化外,每年近二百萬遊客的到訪及周邊遊憩產業的發展,亦可能導致局部地區暖化並降低雲霧的生成頻率,對生物多樣性構成潛在威脅。
為保護臺灣山林並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臺大實驗林與英業達集團攜手合作,由英業達捐贈研究經費,並提供邊緣運算裝置、紅外線感測技術等軟硬體設備,運用AI智能影像演算法進行物件偵測與影像分析,協助釐清雲霧減少的成因。透過這項跨界合作,雙方希冀找出導致雲霧減少的環境威脅,並制定有效解決方案,以守護臺灣的雲霧林生態資源,使豐富多樣的山林及自然資源與人類永續共存。
計畫成果請詳:AI上山了!智慧科技啟動雲霧林生態守護行動
濕地計畫
在生態保育方面,英業達多年來與台北野鳥學會合作推動關渡自然公園生態教育計畫,由公司同仁擔任關渡濕地保育志工等,並贊助關渡濕地埤塘生態保育企劃。
為推動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自2012年起連續13年,英業達集團公益慈善基金會認養國家重要溼地「關渡自然公園」。2024年總計有98,734 名造訪「關渡自然公園」的民眾深入領略濕地之美,打造生態保育的里程碑。
此外,為倡議保護珍貴的濕地環境,扎根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的概念,於2024 年資助舉辦5場次共139位師生的偏遠地區學校濕地環境教育計畫,發揮大台北地區代表性生態保育景點的意義。自2013 年至2024 年,累計舉辦89場次,為2,378 人提升生態體驗。

環境教育
於2024年10月9日舉辦的「2024愛的接力志工日」活動,共計39位熱忱的英業達志工參與,投入國家重要濕地公共服務,製作木片杯墊致贈偏鄉學童。藉由分享喜憨兒烘培屋天使餐盒,擴大共融影響力。
志工服務內容包括穿著沼澤衣或應用園藝器具, 維護基金會所認養的生態池,並親手創作 40 片木片杯墊,回饋受基金會支持參與濕地環境教育學程的偏遠地區學童,讓他們在領略環境教育的同時,也收到富有生態意涵的環保禮品。當天致贈 14 盒喜憨兒烘培屋天使餐盒給志工日活動協力夥伴,以實際行動支持、共同關懷庇護性職場。

▲ 英業達志工親手製作木片杯墊致贈偏鄉學童
「踏進英業達已25年頭了,第一次參加此次志工日活動,感受到充實與感動,公司在公益領域一直默默付出,看到夥伴們一起努力完成工作,真的很棒,英業達是最棒的企業!!」
「可以與關渡自然公園舉辦的偏鄉學童活動結合在一起,也會盡到社會服務的目標。」